进入7月以来,佳音不断。今年前6月,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,实际完成126.9万标箱,同比增长25.4%,钦州港向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地稳步迈进。
打造集装箱干线港
2007年,钦州港、北海港、防城港港完成3港整合。此后,北部湾港集团实施一体化运营,确立了“一轴两翼”港口布局,将集装箱航线主要集中到钦州港,形成了以钦州港为“中轴”,防城港港与北海港为“两翼”的功能布局。
作为“中轴”,钦州港在北部湾港推进一体化运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在钦州港码头,每天都有“穿梭巴士”停靠。据方健力介绍,这些“穿梭巴士”来往于钦州、北海、防城港、香港航线,主要作用是配合“一轴两翼”布局,“把小的集成大的”,将集装箱航线统一归到钦州港。
航线集中后,钦州港的集装箱运输量猛增。2018年,北部湾港共完成290万标箱吞吐量。其中,钦州港完成了232.45万标箱,占比80%。
目前,钦州港拥有6个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,年设计集装箱吞吐能力达420万标箱。开通了43条集装箱航线,其中,内贸19条、外贸24条。外贸航线以东南亚为主,每天都有货船前往新加坡。
与此同时,为了抓住“陆海新通道”建设的发展机遇,钦州港正抓紧推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,扩大集装箱运输能力,全力打造集装箱干线港。
“今年我们将完成7号、8号多用途泊位的改造,将其建成集装箱专用的半自动化泊位。”方健力说,“我们还计划建设2个2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全自动化泊位,年内完成前期工作。”
发挥海铁联运优势
海铁联运,让陆与海互联互通。始于2017年的“陆海新通道”建设,正让钦州港的海铁联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。
5月30日下午,满载着汽车配件、电子产品等货物,一趟由重庆团结村开来的海铁联运班列抵达钦州港东站。这是陆海新通道“北部湾港—重庆”开行的第1000趟班列。
对于钦州港东站如今的繁忙,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钦州港站站长黄光辉直言“不敢想象”。“2015年建站之初,钦州港东站的货运量非常少。每年的始发车只有十余列,运输的货物只有陶瓷、板材等几类。”
“陆海新通道”建设启动后,黄光辉看到钦州港东站的货运量“蹭蹭地不断上涨”。2017年9月,首列重庆—钦州海铁联运班列开通,此后,钦州港发往重庆等西部省份的班列从1年1列,加密到1月1列、1周1列、1天1列,现在是1天3列。
统计显示,2017年钦州港东站发往西部地区的货运专列为55列,到2018年猛增到1154列。乘着“陆海新通道”东风,钦州港海铁联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截至目前,钦州港东站已累计开通至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方向的5个常态化班列,流通货物由*初的陶瓷、板材等几类,变成了现在的汽车及配件、摩托、纸浆等41个品类,对从事中国—东盟进出口贸易的西南地区客商的吸引力日渐增大。
降费提效助力通道建设
作为一条服务于中国—东盟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线路,“陆海新通道”要想吸引物流企业,关键在于其便捷性以及低成本。开通2年来,围绕降费提效及通关便利化,广西港口、铁路、海关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,并与企业通力协作,全力保障通道的稳定运行。
钦州港对海铁联运货物采取了免除货物提柜费、降低堆场短运费、延长货物免堆期等多项优惠和保障措施,港口进、出集装箱常规收费分别下降了80%、40%。每个标箱仅提柜费一项,降费额就有290元。“除此,我们还在积极改造港口设施,提高货运能力,以满足通道建设要求,目前已完成3号~6号泊位的改造。”方健力说。
铁路部门下调了北部湾港发往西部地区的海铁联运货物运价。为保障通道建设,中国铁路总公司取消了广西沿海铁路集装箱运费固定基价,使运价降低了20%。在此基础上,南宁、成都铁路局集团调整了陆海新通道集装箱运价。目前,发往重庆、成都方向的集装箱运价降低了30%。“这相当于一个集装箱就减少了2000多元运费,降幅明显。”黄光辉说。
黄光辉介绍,为了保障海铁联运班列的常态化运行,从配车到装卸,钦州港站对海铁联运货物实行全程“绿灯”,优先保障运力。“如果海铁联运班列与普通列车同时到达,我们会优先装卸海铁联运班列。”
与此同时,广西海关部门推行了“一口价、一票制”,着力推动货物进出口贸易“通关一体化”。钦州港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刘楚政介绍,因归属地不同,以前重庆等西部地区的货物要从钦州港出海,不能在重庆进行通关申报,只能到钦州港申报,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。2017年6月,海关实行“全国通关一体化”,企业既可以在属地申报,也可以在口岸申报,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的便捷性。
如今,在多方共同努力下,“陆海新通道”物流成本实现了大幅下降。以“重庆—北部湾港—新加坡”线路为例,该线路的综合物流成本由原来的8000元/标箱降到了5000元/标箱。
- 港口
- 建设